收藏网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库 > 传媒经济学

佛山传媒集团的组建过程

2019-03-26 04:00 浏览次数:489作者:系统管理员

案例简介

  [一、简介]

  本案例分析了佛山传媒集团组建的全过程;从中探讨佛山传媒资源集团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佛山传媒集团的组建过程]

  (一)第一阶段:平面媒体的资源整合-佛山日报报业集团的组建

  佛山地区在2003年以前,主要的几张报纸就是行政区域调整前原各个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党报,主要有原佛山市的《佛山日报》和《佛山晚报》,原南海市的《南海日报》,原顺德市的《顺德报》,原高明市的《高明报》,原三水市的《三水报》。这几张报纸都是党报,定位为报道地方政府的政策和当地市民的生活。

  行政区域调整后,佛山按照新的城市概念进行规划,确定了两个100万人口的中心城区(顺德区、南海区)、三个30至50万人口的城区(禅城区、三水区、高明区),形成了组团式的发展布局。为适应这一格局,结合贯彻19号文件,确定报刊整合的基本思路:一是加强党报的建设;二是停办了《高明报》和《三水报》;三是改出版一张都市类的报纸;四是改出版一张商业类的报纸(因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比较高);五是拥有一张青少年类的报纸;同时整合《佛山文艺》、《打工族》、《佛山侨报》、《佛山年鉴》等:这就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平面媒体的格局,形成以党报《佛山日报》、都市报《珠江时报》以及《珠江商报》为主体的具有合理结构的报业体系的佛山日报传媒集团,并设立了统一的CI标志,见下图。

图1:佛山日报传媒集团统一标志

  佛山日报传媒集团于2003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先将《南海日报》和《顺德报》收为旗下,未作变革。但是日报、晚报、地区报的功能基本重复,都是挤在党报一条路上,这样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没有存在那么多党报的必要。集团经过半年的磨合,将《佛山晚报》和《南海日报》统一改出版为《珠江时报》,定位为“佛山市民的都市报”。《顺德报》改为《珠江商报》,定位为反映经济生活为主的商业类日报。这三份佛山的主要报纸,有不同的定位,希望互为补充,争取受众。青少年类的报纸则预计在2005年6月创刊,为《珠江青少年报》,使用原《南海日报》的刊号,以佛山地区青少年为主要对象。

图2:佛山日报传媒集团发展演变图

  佛山日报传媒集团的组建与其后的合并、改名、重新定位等一系列举措旨在改变佛山本地报业市场分散、无序的相对自由竞争的状态,以联合、兼并等方式向更为成熟的、规范的、现代意义上的垄断竞争方面发展。集团的组建明显改变了佛山旧有的媒介结构和竞争格局,也引起了报纸报道内容、报道重点、报道方式上的变革。

  根据佛山建设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的实际情况,经过广泛的调查论证后,佛山人意识到,佛山作为建设中的现代化大城市,除党委机关报《佛山日报》外,还应有一份面向市民百姓的都市类报纸。从佛山的报纸市场看,《佛山晚报》由于长期依附于《佛山日报》捆绑发行,缺乏面向市场的经营体系,2004年独立发行后市场推广不力;而《南海日报》由于长期作为原南海市(区)的党委机关报,办报观念与经营机制相对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面向市场后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于是,佛山日报传媒集团将两报资源整合,创办一份面向市场的全新都市报。由《佛山晚报》和《南海日报》统一改版而成的《珠江时报》,于2004年5月12日正式创刊,当日发行量就将近八万份,并出现零售报摊报纸一售而空,不得不再次加印的火爆局面。《珠江时报》人认为,佛山与珠江文化、岭南文化共生共荣,承载厚重的佛山历史文化底蕴,因此报纸的定位为“佛山人的都市报”,着力体现新的珠江文化、新的佛山精神,挖掘佛山地域、人文精髓。由于《珠江时报》是由原《南海日报》和《佛山晚报》联合改刊而成,在南海拥有厚实的群众基础,这就决定了其发展战略为:立足南海,面向佛山;立足佛山,面向珠江三角洲。因此佛山市领导形容为:《珠江时报》千里之行,始于南海。《珠江时报》按照市场报的运作规律,探索都市类报纸办报新路,在民生报道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活跃了区域报业市场,初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同。

  佛山本着“面向市场、自费订阅”的宗旨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原则完成了报刊资源的整合,时报和商报的诞生,标志着佛山本地的报纸的定位基本合理,一份党报,一份都市报,一份商业类的报纸。两份新报纸的诞生无疑直接推动了中共佛山市委机关报《佛山日报》的改版。《佛山日报》三次做出改版、扩版大动作,做深做透主流新闻,着力改革政经报道与加强民生报道,力求把党和政府的意志与群众的生活诉求结合起来,也使自身与两份子报定位的差异化更明显。

  (二)第二阶段:跨媒介的资源整合-佛山传媒集团的成立

  两份新报纸创刊半年后,佛山市委本着把传媒业做大做强的主旨,在佛山日报传媒集团的基础上,借鉴一年来佛山整合报刊资源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整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资源,于2005年1月27日宣布成立佛山传媒集团。

  横向整合的具体做法为:(见下图)

    图3:佛山传媒集团架构图

    ①将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并入佛山传媒集团。

  ②将佛山青年粤剧团、佛山话剧团、佛山市演出公司、佛山影剧院、珠江音像出版社整合,成立“琼花艺术剧院”,由佛山电视台统一管理。

  ③将佛山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更名注册为佛山珠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下辖佛山报业发展有限公司、佛山广播电视有限公司和佛山珠江传媒网络有限公司。

  ④佛山市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和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合署办公,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并成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亮点一:将电台、电视台纳入传媒集团,令平面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一体化,在全国都少见,这将有利于增强佛山传媒业的综合竞争力;

  亮点二:文化单位与传媒业的结合。佛山青年粤剧团、佛山话剧团、佛山影剧院、珠江音像公司、佛山市演出公司五家单位整合为“琼花艺术剧院”,归属于佛山电视台。希望弘扬佛山的特色文化“粤曲”艺术,通过电视台的电子媒介载体将其不断推介、放大。

  (三)第三阶段:纵向整合区镇级广播电视网络,形成大集团,谋求上市

  市级文化单位的横向整合己经完成,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还将在下一步进行市、区、镇三级的纵向整合。目前佛山传媒集团已经就纵向整合频道、频率的事情,前往北京,希望得到中央有关部委的尽快批复,便于着手实施。未来进一步整合后,形成集佛山的广播、电视、报刊、广告、文化多种传媒资源于一体的大传媒集团,谋求上市。

  纵向整合的具体设想是(见下图):

    图4:佛山传媒集团的纵向整合

    (1)集团党委下设纪委、机关党委、办公室、工青妇纪,后三者合并办公。

  (2)集团管委下辖集团编辑委员会、期刊总社、珠江时报社、珠江商报社、佛山日报社、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佛山珠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其中佛山电台与佛山电视台为处级单位,其他为副处级单位。

  (3)集团编辑委员会负责统一协调各个报刊社的办报办刊的方针、内容。

  (4)期刊总社负责《佛山文艺》和《打工族》两份期刊。

  (5)《佛山侨报》和《佛山广播电视报》划归给《珠江时报》管辖。

  (6)《佛山年鉴》和((珠江青少年报》划归给《佛山日报))管辖。

  (7)佛山电台一共下设6个频率,第一、第二个频率保持目前综合频率不变:南海电台将改为第三个频率,市电台副台长兼南海区电台台长;顺德电台将改为第四个频率,市电台副台长兼顺德区电台台长;第五个频率将设在高明区;第六个频率将设在三水区。

  (8)佛山电视台下设5个频道,第一频道为综合台;第二频道为影视台;第三频道为公共台;将南海区电视台改为第四频道,为都市台,市电视台副台长兼南海区电视台的台长:将顺德区电视台改为第五频道,为经济台,市电视台副台长兼顺德区电视台的台长。佛山电视台还将管理现有5个区的电视工作站,镇(街)电视台为三级子单位。佛山青年粤剧团、佛山话剧团、佛山市演出公司、佛山影剧院、珠江音像出版社整合,成立“琼花艺术剧院”,由佛山电视台统一管理。

  (9)佛山珠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则完全按照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运作,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审计部、人力资源部;董事会下设总经理、首席财务执行官和财务投资部,以及结算中心;下辖的三大公司按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三大块,分别为佛山报业发展有限公司、佛山广播电视有限公司、佛山珠江网络传媒网络有限公司。

  (10)佛山报业发展有限公司旗下7个并列的子公司主要从事各报刊的广告和发行业务,为集团广告有限公司、集团发行有限公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珠江商报分公司、珠江时报分公司、佛山年鉴分公司、集团印务有限公司。

  (11)佛山广播电视有限公司旗下有6个并列的子公司,分别为新闻中心建设项目公司、粤广数字多媒体股份公司、天鸿文化传播公司、天龙广告公司、佛山电视有限公司、佛山广播电台有限公司。

  (12)佛山珠江网络传媒网络有限公司则按照区的划分设4个并列子公司,为顺德网络分公司、南海网络分公司、三水网络分公司、高明网络分公司。

案例访谈

  访谈对象:佛山传媒相关人员


  访谈记者: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于米


  访谈时间:2005年5月26日


  “我们佛山的传媒改革现在只是进了一小步,”佛山市委宣传部的南策柄科长告诉记者一,“更深层次的改革方案现在还在制定中”。


  他指的是佛山对全市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网络资源正在进行全面改造和整合。尽管并未透露细节,但在媒体行业整合之风日盛的今天,佛山的改革无疑对二、三级线市今后的传媒整合具有一定的示范息义。


  传媒业大整合


  佛山传媒早在去年就进行了改革,根据中宣部19号文件精神,把县级党报刊号子以取消,《佛山日报》首先把本地区的报刊进行了整合,把《顺德日报》和《南海日报》收归麾下,成立了佛山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同时一又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进行了佛山市文化局、佛山市广电局、佛山市新闻出版局三局合一的改革,目前三局处于“合署办公”阶段,不久前又对佛山整个传媒行业进行了整合。


  “佛山对全市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网络资源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整合,进一步把佛山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更名发展为佛山传媒集团,将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并人佛山传媒集团。”佛山新闻出版局的一位官员说。


  据记者了解,新组建的佛山传媒集团,拥有《佛山日报》、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珠江时报》、《珠江商报》、佛山期刊出版总社(含《佛山文艺》半月刊和《打土族》半月刊)、珠江音像出版社、《佛山侨报》、佛山年鉴、《珠江青少年报》和《佛山广播电视报》。


  佛山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更名注册为佛山珠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下辖佛山报业发展有限公司、佛山广播电视有限公司和佛山珠江传媒网络有限公司。


  “这样跨行业的媒体整合,也是在全国率先创建报刊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一体化的区域性传媒平台的尝试,希望能成功,并积累一定的经验。”南策柄说。


  横向与纵向结合


  一直主张跨行业、跨媒体整合的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室主任胡野秋在接受记者一采访时一却不表不乐观,“我是主张跨媒体、跨行业整合的,但是前提是一定要有竟争的前提,媒体之间没有了竟争,媒体就缺乏创新的息识,资源也会更加浪费。我们现在不是要做大的问题,而是先做强的问题。”


  佛山市委副书记卢汉超认为,“佛山市整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网络资源,组建佛山传媒集团,是我市继去年成功整合报刊资源后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对文化与传媒结合模式的探索。”


  他说这次的改革是一个横向和纵向的结合。从横向来讲,是平面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的结合。从纵向来讲,涉及到市、区、镇(街)广电、文化的整合。改革成功不成功就在十改革后能否得到发展。


  整合是为对外扩张,分拆上市?


  “现在佛山传媒正在请券商做改制辅导,准备分拆上市。”一位消息人士透露说。


  这位消息人士说,这个改制方案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设立跨媒体传媒集团,主要通过行政划拨方式向集团平稳过渡;第二阶段是着重强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控制能力,主要包括对下属单位的控股管理能力、业务板块整合能力和币大业务决策能力,并积极鼓励各下属单位在各自范围内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第三阶段是强化集团投融资功能,在做大、做稳本地业务的基础上,积极谋求对外扩张发展,并借助资本运营手段,实现业务区域和业务种类(跨媒体)的逐步扩张。


  深圳报业集团的一位人士对此有相同的看法,他认为现在传媒不管是混合扩张还是单一扩张,其实就是为了利益的最大化,对于报纸来说,广告是报纸利益最大化的保证。报业集团经过整合避免了以前各家报纸各自为政、为争夺广告相互压价、打折恶性竟争的局面,广告收入取得了最大化。这位人士还说深圳报业集团现在也在改制,准备分拆上市,同时一也有投资其他地域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打算。


  传媒企业上市已经蔚然成风。1994年初,上海广电局下属的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上市,1999年第一只媒体股--电广实业(后更名为电广传媒)在深市挂牌上市,其后又有《人民日报》、《成都商报》间接控股上市公司,接着又有《北京青年报》在香港上市。


  “这是传媒集团发展的最终结果。”华欧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研究员告诉记者一。


  “关于上市这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还不方便透露。”佛山市委宣传部某官员说。


  跨媒体,跨地域是趋势?


  “跨传媒扩张和地域市场型扩张成功率相对较高,这也是传媒技术和市场发展所必需的。近年来,传媒赖以生存的传播渠道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传统媒体的生存受到了威胁。这是作为传媒可以采用混合并购的方式,将新兴传播渠道纳入旗下,逐渐实现传媒转型。”中国人民大学的徐教授说。


  目前,国内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就是跨媒体、跨行业的扩张。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这个全球性的传媒集团出版64种平面媒体,拥有2.68亿读者,旗下时代华纳贸易公司拥有两个出版社和书刊直邮服务,华纳音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音乐内容及产品提供商之一。


  “传媒通过混合多元化扩张往往可以分享高增长行业的利润,但是往往也冒着很大的风险。有些传媒扩张后的收益并未按照当初预想的方向发展。实际上,比传媒扩张活动本身更重要的是扩张以后的整合策略以及时机的选择和风险收益的评估。”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秘书长陈钢表示。


  “我们当时一这样做的意图就是觉得佛山是个小地方,属于二、三线城市,如果想把蛋糕做大,提高竞争力只能联合起来,做强佛山传媒,如果能成功,也算为二、三线城市媒体改革积攒些经验吧。现在整合的具体实施方案正在筹划中,10月份会出来,其他的不方便回答。”佛山传媒集团的负责人说。


案例讨论

  (一)佛山传媒集团的资源整合尝试对于其它传媒集团的集团化建设有何启发?


  (二)“小地方办大传媒”的思想是否同样适合其他地区的媒体?为什么?


案例分析

[原理分析]

  企业的整合需要将原来不同的运作体系,包括管理、生产、营销、人员、文化和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统一的运作体系。而整合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各种要素的整合。具体包括:①战略整合,这是并构后企业战略方向的重新定位,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的方针和策略;②组织结构整合,这是建立新的组织结构,把企业各项活动重新部门化,确定各部门明确的责、权、利关系;③文化整合,包括各个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领导风格和行为方式的相互融合和吸纳,构筑各自能够接受的企业文化,为各种协调活动提供共同的心理前提;④人员整合,企业要重新调整、分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员工的重组和调整,以使企业能正常有效地运营;⑤财务整合,保证各方在财务上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并购后的企业尽快在资本市场上树立良好形象;⑥能力整合,这是并购后的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考察从佛山日报集团到佛山传媒集团渐进整合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其总体的整合思想是-渐进推进,不断融合,谋求大发展。

使用说明

[适用章节]

 第五部分传媒产业集团化行为分析

附录

[附录]

  佛山进行媒介资源整合的地域原因

  佛山传媒集团的成立,与任何一个传媒事件一样,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纷繁复杂的生态环境。我们要解答“为什么跨媒介的传媒集团的组建是在佛山而不是在其他地区?”、“佛山这个地级市能够进行资源整合的深刻背景是什么?”的问题,自然需要放在佛山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下面对佛山媒介资源整合的地域背景做简要的论述。

  1、政治背景

  1.1组建报业集团的行政条件-行政区域规划调整,大佛山概念确立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佛山市原辖城区、石湾区两区,面积77.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9.4万人。2002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佛山行政区域调整,顺德市、南海市、三水市、高明市四个县级市撤销,分别设立为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原佛山市城区和石湾区同时撤销,与原南海市南庄镇合并为佛山市禅城区。行政区域的整合,使佛山市一共下辖禅城、顺德、南海、三水、高明五个区,地域面积一下子从77.4万平方公里达到3,848.48平方公里,“大佛山”的概念由此开始。见下图。

图5:佛山市五区地图(2002年12月8日启用)

  行政区域的变更,必然带来政府部门的全方位调整,财政、交通、通讯呼号等一系列的变动全面进行,经济贸易、资金、信息、人才、技术、投资等多方面都会在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新一轮的资源整合,可以说,整个佛山市的“资源大整合”序幕己经拉开。

  这一行政区域调整,为兼并南海日报、顺德报,组建以佛山日报为主报的佛山日报传媒集团提供了必要的行政条件。

  1.2传媒集团战略构想的广阔空间--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佛山市处于中国最富庶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内,顺德区和南海区都一度与东莞、中山一起并称为“广东经济四小虎”,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通常所称的“小珠三角”中的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珠海、江门、惠州这八个市,面积4.5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660.5万。200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用英文简写“GDP”)合计人民币为11,450.9亿元,约占全国GDP的十分之一。见下图:

  图6:佛山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大珠三角”的概念在2003年被官方重新提出,粤港澳三地合作进一步加强。广东、香港、澳门三地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679万,2003年GDP为27,209.3亿元,其经济总量相当于长三角与环渤海经济区之和。

  大珠三角三地经济融合、合作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粤港澳地区有向周边地区扩散经济能量和拓展腹地的内在动力和要求,于是,大珠三角继续走上扩容之路,泛珠三角“9+2”(9省2区)合作浮出水面。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香港、澳门等11省(区)的面积为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2003年GDP为52,605.7亿元,在全国地位举重若轻。这一区域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

  佛山正处于珠三角西岸与周边地区合作交流的中间站,说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指出,在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的过程中,佛山一要积极承接广州的辐射,二要有机地与整个珠三角都市群衔接起来,三要在城市的结构上充分升级,形成一个与粤西地区、西江流域和珠江西岸城市带共生发展的网络化格局,从而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珠三角城市群的价值链向粤西、西南等腹地纵深推进。

  “泛珠三角9+2合作”是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的最大规模的经济合作,为佛山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珠江”系列品牌提供了思路,也为随后组建的佛山传媒集团的战略构想提供了广阔空间。

  2、经济社会环境背

  2.1佛山产业集群历史悠久

  昔日商贾云集的佛山,是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也是南粤唯一能与中原的汉口、景德、朱仙等并列的“名镇‘,曾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商贸重镇,又被列为全国”四大聚“(北京、佛山、苏州、汉日)之一。自古以来,佛山就有”广纱中心“、”南国陶都“、”岭南药材发祥地“的美誉,名声显赫。

  佛山区域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有较深的历史渊源,且为内源型发展模式。佛山的石湾、南庄的陶瓷、陈村的花卉、西樵的纺织分别有一百多年、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大沥铝型材、金沙小五金,伦教、龙江、乐从的家具,容桂、北窖的家电等也有十几年的历史。这与”珠三角“的其他区域,如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产业集群以接受国际产业、技术、资金、人力、管理转移为主,资金、核心技术、销售渠道掌握在境外企业手中的外源型产业集群有很大的不同。

  佛山人已经深刻体会到产业集群而带来的产业集聚优势和规模优势的好处,在历史悠久的产业集群背景下,整合全市媒介资源就成为经济大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2.2近两年佛山的GDP

  2002年佛山的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是1,175.92亿,位列广东第三;2003年GDP达到1,38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2004年GDP达到1,65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近三年佛山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都保持快速增长。

  其中,顺德区和南海区更是拥有庞大的经济流量和众多的企业,2002年顺德的GDP为400亿,2003年顺德的GDP为509.02亿元。这就是《顺德报》和《南海日报》能够获得高广告收入、超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当地GDP达100亿元,年广告收入400万以上可以保留“的标准而被保留刊号的重要经济因素。见下表:

图7:佛山市五区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佛山当前正处于由小康向富裕过渡的阶段,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佛山市2002年人均GDP为34,850元,2003年人均GDP为40,444元,2003年人均恩格尔系数己下降至40%以下。2003年佛山市总人口为344.24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13元;而2005年2月份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达到3986.16美元,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从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走向小康阶段时,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就会急速增长。此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发展文化这个新兴产业,就会取得与经济相辅相成的效果。

  以上数据表明,佛山己经从经济总量规模和人民生活水平两个领域跨入文化消费的门槛,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初步富裕阶段,中心城区居民购买力强,文化方面的消费支出不断上升,一个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正在形成,这些构成佛山传媒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条件。

  2.3佛山的教育水平

  佛山市在1983年就在全省率先普及了小学教育,2000年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02年,全市各类在校生达到93.84万人。过去五年,佛山市已经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除了历史比较悠久的佛山科技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华师南海学院、东软信息技术学院等高校也相继落户佛山。佛山未来计划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大学园区,吸引省内外和境外著名高等院校进园办学,力求2010年基本普及高等教育。佛山市民对教育的重视客观上提高了当地受众的接受水平,刺激了对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信息的需求。

  3、文化背景

  3.1佛山文化氛围自古浓厚

  岭南文化的重镇佛山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窗口,有着深厚历史文化遗产的积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佛山有着源远流长和彪炳史册的历史,一粤剧文化直接发源于佛山。早在明末清初,佛山一带粤剧活动相当活跃,其”琼花会馆“更是梨园佳话;在中国南派武术中,佛山占有重要一席,它推出洪拳、咏春拳等新拳种,培育出像黄飞鸿、李小龙这些一代武林豪杰;佛山也是陶瓷文化和粤菜饮食的发源地之一,五百年窑火不熄的石湾南风古灶和顺德的”凤城炒卖“早已闻名遐迩。佛山的文化称谓有很多,是”粤剧之乡“、”南国陶都“、”民间艺术之乡“、”秋色之乡“、”木版画之乡“、”陶瓷艺术之乡“、”南药之乡“,还是著名的”武术之乡“。

  第二,岭南文化特点为近海开放、边缘杂交、内引外接,尤其自近代以来,深受欧风美雨之熏陶,使广东成为国内民主、科学思想和经济自由竞争的肇源地之一。比如著名的民主政治家康有为与谭嗣同、农民起义领导者洪秀全等一大批对中国近现代文明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革命者,都是在佛山成长起来的。对外通商较早和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培育了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而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必然带来岭南新闻的进取性、开创性。在历史上,岭南报刊就曾多次因其开创性而著称于世。

  第三,佛山在改革开放中书写经济奇迹的同时,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解放思想、紧跟时代的意识;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风格;勇于开拓、一往无前的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这些精神不仅支持着佛山的蓬勃发展,而且成为广东的成功经验。为什么佛山能够在国内创造性地把平面媒体与广播电视整合在一起,就是基于佛山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创新精神。岭南文化滋养下的敢想敢干的开创精神,是佛山在文化方面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精神推动力。

  3.2岭南文化滋养下的“大胸怀”

  凡事争先,先行一步,争取第一,是佛山人重要的精神品质。”宁为鸡头,不为凤尾“、”饮头吱汤“,佛山”第一“的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制造我国第一架照相机的是南海的邹伯奇,第一个著名的铁路工程师是南海人詹天佑,民族实业家陈启源于1872年在南海西樵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机器缥丝厂-继昌隆缥丝厂……改革开放以来,佛山更是产生了无数的国内第一和率先,如中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广佛高速,中国第一个桥梁收费站-佛山大桥收费站等等。

  “我们要做成大事业,就得要有大思路。佛山传媒人要用宽广的胸怀,去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广东省委常委、佛山市委书一记黄龙云可以说是推动佛山传媒进行资源整合的关键人物。在访谈中,许多人都向笔者提到了黄龙云是铁腕人物,高瞻远瞩,做事果断。可以说,正是以黄龙云为首的佛山市主要领导深刻理解做大做强媒体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了解佛山整合传媒资源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做大媒体,扩大影响,集中资源,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佛山人做大媒体的大胸怀,使原本单打独斗的地方报纸迅速组合,成立佛山日报

  集团:半年后,集广电与平面媒体以及文化单位的佛山传媒集团宣告成立。这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

  3.3广东传媒行业的”排头兵“效应

  广东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和传媒业的蓬勃发展,为佛山传媒集团的组建与发展提供了沃上。广东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业近十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媒介改革的先驱,一系列媒介集团陆续成为国内”吃螃蟹“的第一家,尤其是报业发展在全国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例如,以全国第一个报业集团著称的广州日报,曾创下广告收入全国第一、在中国报业史上第一次滚动出97个大版、彩版第一、使用新闻纸张数量第一、刊登图片文字数量第一、同一厂内印刷份数第一、自办发行份数第一、全国第一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的新闻媒体、全国第一的报业印刷能力等多个纪录。广东的媒介在全国媒介中处于强势地位,2002年广告收入百强中占了12席,前十名中占了3席。2002年深圳报业集团更以19亿的广告营业额跻身全国媒介单位广告营业额三强之列。见下表和图:

图8:2002年度全国媒介单位广告营业额之广州媒介

    说明:1、以上数据为中国广告协会根据会员单位及各地广告协会所报的经营情况报表进

  行统计的数据;2、广告营业额是指从事广告设计、制作、发布代理业务以及其它与广告

  有关的业务活动的全部收入;空格的原因是未报资料或资料不具备可比性。

  广东传媒业的高速发展,其优势归因于:地理上,毗邻港澳商业环境,接受外来信息的便利性;经济上,广东先行一步的改革开放政策,广东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制度上,广东媒介内部竞争的推动,各成员之间一定的互补性,领导体制、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新信息技术持续引进和生产率不断提高,政府宣传管理部门积极协调等。广东媒介改革的”排头兵“效应,广东传媒业激烈的竞争氛围和革新意识,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让佛山人身在其中,敢说会做。

  3.4建设文化大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政策出台

  2003年,广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战略。全省上下掀起了讨论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热潮,各级地方政府将发展文化产业的工作排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以建设广东七大媒介集团为重点,对广东传媒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加速广东传媒业的改革,广东传媒资源进一步整合。

  文化与经济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的发展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文化的发展则具有终极性的意义;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而文化和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又反过来为经济中心集聚、扩散、示范、服务功能发挥提供了重要载体。”佛山经济的发展是佛山文化建设的基础。佛山文化是佛山社会的灵魂,决定了佛山的未来和综合素质。像抓经济一样抓文化建设,要确保各级政府的文化投入。“

  尽管佛山市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较大的潜力,但是文化产业的营业收入不但远远低于广州、深圳,也低于东莞、惠州,这种状况与佛山在全省的经济地位不相称。据统计,2002年佛山文化产业单位为3,078个,从业人员151,196人(约15万人),营业收入1,746,510.9万元(约170亿元),三项指标均居全省第5位。佛山市2003年出台了《佛山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大力培育发展重点文化产业门类:科技业、传媒业、出版业、教育业、体育业、卫生保健业、旅游业、文博业、演艺娱乐业、美术设计业、艺术培训业、信息服务业、会展业。”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政治大环境下,佛山开始推进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传媒业被列为其中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传媒集团的成立无疑成为佛山力求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重头戏。

  4.小结:佛山传媒集团组建的地域原因

  至此我们已经可以解答“为什么跨媒介的传媒集团的组建是在佛山而不是在其他地区?”、“佛山这个地级市能够进行资源整合的深刻的地域背景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了。

  综上所述,佛山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浓郁的岭南文化开创精神与建设文化大省的政策推动是组建佛山传媒集团的精神层面上的必要条件;佛山市作为经济强市在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组建佛山传媒集团物质层面上的充分条件;而行政区域规划调整使“大佛山”概念的形成是组建佛山传媒集团的重要契机。